文化活动
缘文化

亦书亦文沈从文

发布日期:2010-09-27 浏览次数:16753

——初晓军

沈从文凭借其过人的文学才能,制作出《边城》、《长河》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乡下人的视角审视着城里人的精神世界,在一定丰富了当时小说创作的表现领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因为其题材的特殊,加之其深厚的文学素养,视人们誉为“乡土文学之父”,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沈从文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的两个阶段,时时处于政治的风口浪尖,很难逃胶各种厄运的打击,时人对其定位是学者和作家,很少想到是书法家,这里面有许多因素的影响,时人多厚古薄今,

要么只对当代的书法家大肆吹捧,自然就忽视了那些被别的才名所掩的书法家了。如此看来,那些一只腿行走的书法家占尽了风光,那些被文名、画名所掩的书法家却遭到被世人遗忘的地步。即使当今的书坛仍是这样,简单化地以“国展”作为衡量书法家的标准,忽视了相关的素养及人格魅力的因素。批评家们对书法家个案的分析忽视了人格在创作中的核心地位,使书法的创作越来越偏离了艺术的轨道,沧为了一种自娱自乐的低俗化状态。

抗战时期,沈从文曾为穷学生募捐过书法作品,那时,他因抗战匆促随西南联合大学迁移云南昆明,为穷学生募捐而书20条幅。关于为穷学生义卖作品的事情,大概是在1947条,沈从文收到一位文学青年要求提前支取一点稿酬偿还债务的信件。为了帮助该青年,沈在报上登出了一则启事:“有个未面识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求之举’”的中介人。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的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作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位作家卖20张条幅字,作为对这种善举的答谢。这种字暂定最少为十万一张,我的办法是凡是需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诉我,我寄字时再告诉他如何寄款给那个穷作家地址……这种大爱来自同情之心,无论何时,我们的周围都会有各种各样困难的人,需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能帮助别人的人,自然是有德之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在汶川地震中,我们的许多书法家就倾囊帮助那些灾区的人们。同样,沈从文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沈从文在青年时期的抱负就是“胜过钟王,压倒曾李”(远的是钟繇王羲之,近的是曾农髯和李梅庵)。由于精力所限,在书法实践上没有达到高度,但在20世纪的文学家或者在学者中,他的书法是走在前例的。无论生活的艰难,或者政治运动的打击,沈从文对书法的热爱没有改变。能在作为文学家和学者身份的情况下,以书法家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