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曹聚仁的北大情缘

发布日期:2010-09-27 浏览次数:17838

——柳哲


今年是现代著名作家、爱国人士曹聚仁(1900-1972)诞辰110周年,他与中国学术重镇的北京大学,曾经有过一段不解的情缘,今整理成文发表,作为对他的纪念。

他在杭州“一师”读书时,北大毕业的朱自清、俞平伯先生,就是他的老师。他的业师单不庵先生,后来也被聘为北大教授而北上到北大任教。

曹聚仁“一师”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困难,他没有报考北大,而是投考了几所高等师范学校,由于种种的原因,最后也没如愿。他无奈之下,在邵力子、陈望道等老乡的扶持下,他也很快在上海扎下了根。

1922年,他记录整理了章太炎的国学演讲,最后结集《国学概论》出版。他在上海初试牛刀,就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但他并未满足于此,仍然希望能够到北大深造。

1923年7月21日,他给当时的北大教授胡适写信说:“聚仁,浙东金华之无知小儿也,被曾受业于单师不庵之门,以疏懈甚,且困于风尘,遂放佚至今。今夏卒有进北京大学之决计,以故中变;恐人事相迫,终无及门请益之机缘,故敢藉经子渊先生之绍介,而奉书左右,幸鉴其愚而宥之!”

“今夏卒有进北京大学之决计,以故中变。”可知当时的曹聚仁,确有到北大深造的打算,不知何故,终未如愿。

作为新文化运动巨擘的北大名家鲁迅、周作人,兄弟俩先后都与曹聚仁有过交接,而且情谊甚笃。

《鲁迅全集》收入鲁迅写给曹聚仁的书信,就有20多封。据说曹聚仁还从未挨过鲁迅“骂”的人,也属罕见。

鲁迅逝世后,曹聚仁、邓珂云夫妻俩还合作编选过《鲁迅手册》,作为对挚友鲁迅的纪念。1950年,曹聚仁去了香港后,又先后编著出版了《鲁迅评传》、《鲁迅年谱》等,颇受学界好评。

曹聚仁和周作人的交往,也很早。周作人的晚景不佳,幸亏得到在香港的曹聚仁的关照,周作人晚年才过得顺利一些。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也是曹聚仁催生的。先是在海外的报纸连载,周作人去世后,曹聚仁不辱重托,在自己病重“腹痛如割”的情形下,仍坚持校读,并得以最后出版,曹聚仁功不可没。

北大的校长蔡元培、蒋梦麟、马叙伦以及不少的北大教授,曹聚仁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交往。

曹聚仁一生,由于种种的原因,终未在北大就学或任教,总不免有些遗憾的。曹聚仁虽然算不上北大人,但他的骨子里,却浸满了北大的精神。

曹聚仁在香港自由写作外,晚年曾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波。1956年至1959年,曾多次回大陆采访。他也因此得以走访大江南北,写了不少的报道。

北大,是曹聚仁心目中的“圣地”。1958年,曹聚仁访问了北大,圆了他的“北大梦”。为此他还写了《从红楼到未名湖——新文化运动的摇篮》的长篇报道,在新加坡的《南洋商报》上发表。

他对北大一往情深,情有独钟,难怪他走进梦寐以求的北大校园时,“低徊不能自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