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千古之谜藏军洞

发布日期:2011-06-06 浏览次数:19249

  我的故乡淮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军事名城,有“铁打的淮城”之称。

  年幼的时候,我就常听祖辈们讲,在淮安城的地下有一个藏军洞,洞宽可五马并行,洞长达30余里。孩提时代,一向很好奇的我,很想找到祖辈们所说的“藏军洞”一探究竟,看这“藏军洞”是不是像抗日时期的“地道战”里的地道一样神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留心起家乡的史志资料,寻找淮安“藏军洞”线索。

  清代乾隆年间编修的《山阳志遗》(淮安古代为山阳县),光绪年间的《山阳县志》和民国年间《咏淮记略》等书,都能找到淮安藏兵洞的记载。《山阳志遗》记载,“新城东门城楼下有地洞,深不可量……”这本书还记录,在相家湾(今淮安河下古镇二帝阁)附近有地洞,上下高约五尺,洞首以石板遮盖,洞周身砖砌,每去三五尺,壁有方穴,疑为置灯处,深入里许,上滴水珠,人不敢入,其远处达何处,“未之究也”。

  我一直相信藏军洞的存在,但是在那样恶劣条件下,古人究竟是如何造就这一庞大工程,在我心中一直是个难解的疙瘩。淮安藏军洞的历史悠久,它在古代军事史上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那时没有大型的挖土机,挖洞取土全靠人工。淮安特殊的地理条件也不利于地下藏军洞的形成。淮安河岸不高,地下水位却很高,百姓挖井,几尺深便能见到水。因此,即使将军洞砌成之后,地下通道的渗水问题如何解决,也是一大难题。如此庞大的工程,古代的先人们是如何统筹安排的?其间洞内的通风、渗水等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

  就在最近的一次回乡探亲时,我也曾向楚州区的主要领导问及淮安藏军洞,楚州区的领导告诉我,为让“藏兵洞”重现灿烂光辉,楚州十分重视“藏兵洞”勘探工作,2001年5月,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所地球物理专家张治天、江苏省工程物理勘察院工程师周育仁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在淮安进行了3次精密磁测、探地雷达勘察,表明:自楚州区季桥镇的大湾起向西经太平、三刘、干沟李、城东乡的高港直至淮城的下关、新城,地下有埋深5-7米、长达30多华里的构筑物。另外根据探地雷达勘察,在原淮安体育场内、新村一区60号民房地下,均有异常构筑物。勘探结果恰与历史记载、民间传说的“藏兵洞”走向及其在城区的位置基本相符。淮安“藏军洞”堪称历史文化遗产,其长度、宽度以及埋藏深度均可谓独一无二、规模宏大,它不仅是一个展示淮安战术史基地、更是一个表现古人智慧的宏伟工程。

  (作周来强系淮安楚州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