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业资讯

一场花好月圆之时的中秋茶话会

发布日期:2020-09-25 浏览次数:15160

9月22日,在“中秋”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快看”抖音号推出以“家国同庆,家国同缘”为主题的《中国节•中国缘》中秋直播特辑。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民俗学系主任萧放、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今世缘酒业党委副书记倪从春相约直播间共话“中秋缘”。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5.2万,广大网友踊跃参与、积极评论留言,畅谈中秋民俗,共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缘文化的无穷魅力。


茶话会现场(左一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左二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右二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民俗学系主任萧放,右一为今世缘酒业党委副书记倪从春)


长风浩浩送明月,明月悠悠照我心。秦弦天籁共云生,拨动月光是何人?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的中秋佳节,深深寄托着国人的团圆之情。我们不禁要问,中秋节的精神内涵为何?在当代语境下,中秋的未来究竟会去向何方?这不只是当今中国人的“时代之问”,更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

中秋缘,在月光如水的秋夜中,连接故乡最亮的星空;中秋缘,在历史长河的酝酿中,寄托家国最朴素的守望。陈连山说,中国人对月亮的喜爱不仅久远,更是独一份的东方美学。在东方,受嫦娥、兔儿爷、月桂树等神话故事的影响,人们对月亮充满美好的向往,“满月”被冠以团圆美满的象征。“中秋”的神话世界是跟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最完美的。所以在人间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不公平的事情,通过看月亮,欣赏月亮,能够形成对现实的弥补、修正、批评。

中秋缘,是咫尺天涯的思念,是乡缘乡愁,是家国情怀。萧放说,月亮的变迁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中国恰恰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月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最美的祝福就是“人月两团圆”,希望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地过个节。而从国家层面来说,这样一个节日,孕育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奔月”“探月”梦想,其背后所蕴涵的是中华缘文化中“天人合一”“天地有缘”的思想。

中秋缘,是不期而遇的美好,是因缘际会的巧妙。张勃说,中秋节和国庆节将至,巧合的是,今年两节同时出现在10月1日这一天。就21世纪而言,这种“巧合”仅出现4次。我们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包括把中秋节变成了法定假日,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我们身体力行的参与中秋民俗活动,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达中秋“缘”文化,这样的传统节日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同时彰显着中华儿女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是“打碎骨头连着筋”的文脉传承,更是民族相融凝聚的无尽源泉。

千百年来,传统的中秋佳节承载着中国人关于亲缘、团聚的文化内涵。中秋,是天涯共此时的缘,端起酒杯中的月影,唱响新时代最美的歌声。倪从春总结到,中秋团圆本身就是缘,它寄寓了人世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唐代诗人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小农经济的时候很多人走不远,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与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更需要“缘”的力量让心能够安下来,继而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生活就会感到美好。今年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病魔时的万众一心就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缘”力。同时它也是维系各民族间手足情感,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嘉宾们讨论热烈,观众也纷纷留言互动。网友“难得喜欢”在评论区留言:“节目干货满满,受益匪浅,今年中秋我也要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赏月!”网友“小清新”说到:“只要心中有明月就无论风雨与阴晴,愿大家中秋都能和家人团团圆圆吃月饼!”直播过程中,嘉宾共同讨论中秋缘文化的价值,妙语连珠。一场花好月圆之时的中秋茶话会,让明月如镜,酒香情浓。相隔万里,依旧能共赴亲缘、家缘、国缘。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对应的“缘”。2019年,今世缘依托新华社媒体平台,把缘文化融入中华传统节日,创意《中国节•中国缘》系列传播活动,以节日蕴涵的缘,唤醒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关照,增添人伦情愫,珍惜美好缘分,舒展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中国节•中国缘》中秋特辑“家国同庆,家国同缘”直播活动由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主办,半月谈新媒体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