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乡情是缘

发布日期:2010-09-27 浏览次数:18168

告别《淮阴日报》(今《淮安日报》)后,先后在故乡无锡的《江南晚报》编“星期刊”、“江南风”(大特写)和房地产版。

一天傍晚,广告部在“上”广告时,缺一条中缝广告词相配,说原来的“晚报中张,缤纷多彩”陈旧了,要换新的,让我交“答卷”。我知道,无锡日报印刷厂要印省内多家报纸,压力大,软片进厂是有严格时限的,广告部不能耽误出报。我猝不及防,真有些“七步成诗”的逼仄感。我突然想到,晚报的口号“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从编辑的角度出发,是宗旨,而广告词必须客观地以读者的审美目光撰写,张扬整张报纸的品格。这时,激情来潮了,我心中说:故乡的晚报啊,我必须为你的“飞”插上矫健的翅膀了!稍作沉吟,我对组版的同志说:“晚报风光好,欣然读‘江南’”。

“江南”是双关语。词眼在“欣然”。首尾四字刚好是“江南晚报”。

这则广告词,似乎是信手拈来。不。这实际是“烂熟于心”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对阵阵春风中涌现出来的《扬子晚报》《江南晚报》和《淮海晚报》等晚报新秀们很为赞赏,是它们打破了某些报纸板着面孔的说教,八股式的古板,它们活泼、灵动,更富于可读性、亲和力。记得《江南晚报》问世后,曾给在外地工作的某些无锡籍人员赠阅,我在大江彼岸的淮阴读着,倍感亲切,我想起了童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很快写出了《童年拾趣》6篇分别在该报发表(言犹未尽,后来又有2篇在《文汇报》刊出)。不久全省晚报会议在淮阴召开,《江南晚报》《淮海晚报》颇受瞩目,我似乎也感到了光彩。后来听说在无锡的弟弟也像邻居们一样,改订了《扬子晚报》、《江南晚报》,报刊亭里晚报族成为唱主角的新宠。编辑们懂得,报纸植根于地域,那么,从内容到形式,本地报纸就必须更多地关注本地民众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显示报纸的个性,由个性显示共性。

这则广告词,《江南晚报》反复用过多次,后来在报社的贺年片、折叠纸扇上也用过。我读着,总有一种乡情在缠绕,比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首诗歌更为高兴。事后我想,我从没写过广告词,是乡情搭的桥、牵的线,给我写这则广告词的缘。乡情是缘的土壤。

那么,缘分是什么?是必然中的偶然,戏剧中的跌宕。

(言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