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苏东坡和宜兴紫砂壶

发布日期:2011-04-14 浏览次数:21186

宜兴,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山多岩洞,洞皆神奇。苏东坡迷恋这里的山水景色,曾数次来到宜兴,并选中宜兴作为养老地。赋诗云:买回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宜兴有丰富的紫砂矿藏,在丁蜀镇黄龙山一带的岩石之中,有天然化学成分较合理的紫砂等泥,质地细腻,可塑性强,渗透性好,品质极优,色泽红而不腻,紫而不老,黄而不涩,墨而不黑。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直接制坯,熔烧出的成品十分绚丽,赤似红枫,紫似葡萄,黄似柑桔,俏丽多彩。经过考古发掘,在宜兴丁蜀镇附近,发现新石器时代古窑遗址5处,宋元窑址20处,明清窑址60余处。宜兴的陶制品历史悠久,古今名士对其赞不绝口,苏东坡择居宜兴时,曾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十分挚爱。

苏东坡在《次韵完夫赠之什,某已卡毗邻与完夫有庐里之约》诗中曰:柳絮飞时笋捍斑,风流二老对开关。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患山。竹荤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应容缓急烦间里,桑括聊同十亩闲。宜兴还有煎茶的良泉。宋代从徽宗帝到士大夫提倡品茶,细吸慢饮,鉴别优劣,欣赏品味。认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用宜兴的金沙泉水煮的茶,味醇、形美、色翠。因此,金沙泉水也列为贡品,与贡茶同时专程由水路运往京城。苏东坡贬居宜兴蜀山讲学时,非常讲究饮茶,有所谓饮茶三绝的美称,即茶美、水美、壶美,惟宜兴三者兼备。苏东坡用的茶叶是阳羡唐贡茶;烹茶的水一定要是金沙泉水;茶壶一定要是紫砂提梁壶(即今东坡壶)。苏东坡在《调水符》的诗序中写道:爱玉女洞中水,既置两瓶,恐后复取为使者见给,因破竹为契,使金沙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其诗云:欺漫久成俗,闹事有弃糯;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混,校若鹤与兔;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元。常为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多防竟无及,弃直为长吁。这里说的是,苏东坡经常派书童从蜀山到金沙寺去挑水,日子一久,书童苦于往返劳顿,就从半途的丁山取水回去。可是,丁山的河水烹的茶,苏东坡一尝就能辨出来。他为了饮到金沙泉水烹的茶,就想出一个法子,事先与金沙寺老僧商量好,将一块竹牌一劈为二,为竹制桃符,一交老僧,一交书童,到金沙寺取水,他们必须交换,这样书童就无法偷懒了。这种桃符与现代老虎灶使用的水筹,有相近之处,这也是苏东坡的遗存。

苏东坡品茗赏茶的传世诗词还有多首,在此再录几首,进一步证实苏东坡是设计宜兴紫砂壶的文人雅士的第一人。

《曹辅寄整源茶》诗: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均。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西江月·茶》词:

龙烽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曲裔从来北苑……

《试院煎茶》诗:

蟹眼已过鱼眼生,跑跑欲作松风鸣。蒙苹出磨细珠落,盼转尧既飞雪轻……

我们从以上诗词中,可见苏东坡与茶壶已达到日久相处、形影不离的境界了。再引与苏东坡同时代的文人雅士的诗词,进一步证实宜兴紫砂壶在北宋时代就流行在士大夫之间。梅尧臣与欧阳修、苏东坡是诗友,他曾怀着对紫砂壶的爱好,访问过宜兴,留下了《陶者》诗一首。他在《宛陵集》中有两首诗,涉及紫砂壶。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漠寄茶》诗中,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里对紫泥新品的描写,应是紫砂壶产生还不久之意。

(管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