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伯伯心中的文渠河

发布日期:2010-12-23 浏览次数:18454

1952年夏天,七妈(邓颖超)生病了,住在颐和园一个院落休养。那时候,伯伯(周恩来)很忙,但也常常忙里偷闲,抽空去看七妈,添点天伦之乐。我们在湖边绿荫里走走,坐船在湖上荡荡,有时在后湖岸边走到“谐趣园”这个园中之园的秀丽庭院看看。这不正是给整天忙碌的伯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难得的休息机会嘛。

记得那回我们坐上一条带篷的游船,船工用篙往水中一点,小船便平稳地离开岸边,穿行在亭亭玉立的荷花和托着水珠的荷叶之间。晚风迎面,清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

我把手顺着船沿伸到水中,一边玩着水,一边好奇地问伯伯:“您在淮安老家有没有划过船?”

“怎么没划过?”伯伯浓眉往上一扬,头微微一歪,声音清亮地告诉我:“我们老家门前有条小河,叫文渠。小时候,家里几个男孩子常常在文渠里划船打水仗,那时真没少让你八奶奶担心。真快,八奶奶回淮安大半年了,也不知近来身体怎样?”伯伯最后两句话仿佛是自言自语。但从他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对八奶奶的惦念。

还有一点我印象也特别深,那便是每次去颐和园看七妈。那个位于颐和园东北部的园中之园——谐趣园,伯伯都一定要去走一走。当然,那里的景致的确美,像一座精致的盆景:中间是开满荷花、睡莲的静池,四周是亭台长廊环绕。伯伯、七妈领着我们漫步其间,仿佛置身在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中。

然而,直到36年后的1988年,当我第一次踏上淮安故土,许多往事才得以释怀。

走进家乡的“勺湖”园和对面的“又一勺”园,立刻觉得那亲切、眼熟,陡然记起谐趣园,怪不得伯伯对谐趣园那么情有独钟!是呀,谐趣园虽说比淮安的“又一勺”湖园更精致些,但那种南方园林的秀美神韵是一脉相承的。当年伯伯沿着谐趣园的曲径行走欣赏风景,是不是也是宽慰自己平时无暇念及的思乡之情?

当我第一次听淮安老领导讲出伯伯亲口对他们说过的自己小时候在文渠划船的故事,我才进一步理解了伯伯内心深处的那片真情。

淮安淮城镇书记刘秉衡,是1960年4月到西花厅见伯伯的。那一天,伯伯与他谈了两个多小时,问及故乡淮安的变化十分仔细,说到家乡镇淮楼、文通塔、东岳庙等诸多名胜古迹和故居内的大树和水井,谈到自己童年的往事。特别是伯伯当时动情的回忆起从文渠划船去河下镇的往事,给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记忆:

伯伯说:“小时候,我从勺湖坐小船,过北水关,到河下镇去玩,河下镇那时候可热闹呐!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把船从文渠划到河下去,我的婶娘守在码头,左盼右望了好长时间,担心我们出事,直到太阳落山,才见我们船影。她急忙跑步相迎,身子晃动一下,差得跌倒。我很怕,心想,这回免不了要挨惩罚!可婶娘半句也没责备,相反,一把紧紧地搂住我,眼泪刷刷地往下淌,这比挨了一顿打还使我难受,我忍不住地哭了。”

伯伯从十二岁离开家乡就没回去过,但故乡的文渠水一直在他的心中流淌……

(作者:周秉德,周恩来总理侄女,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