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
缘文化

文化名城翰墨香

发布日期:2011-07-14 浏览次数:24365

  我的家乡淮安楚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自古为“钟馨金石地、文采风流乡”,书法艺术在楚州源远流长。
  古城悠久的文化根脉孕育了璀璨的先贤书法,留下了许多传之后世的书坛佳话。淮安府署宝翰堂中的《婆罗树碑》,原系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为楚州婆罗神树而撰文制碑,后因年代久远而散失,到了明代,淮安知府陈文烛意外在其好友吴承恩家中见到该碑拓片如获至宝,重新刻石并特筑宝翰堂以藏之。
  楚州南门拈花寺则与一位明代楚州书坛奇女子有关,该寺开山祖师佳慧,睿智过人,且书法极好,少年即出家为尼,后尼扮僧装到镇江金山寺潜心修佛。一天,一位高官来寺进香,看到墙上一副对联,赞赏不已,观其字迹娟秀隽永像女子所书,但听住持讲为本寺僧人所书,于是提出求见,知客僧当即传见佳慧,佳慧知道自己的书法露了破绽,金山寺已不可留,于是不辞而别,连夜悄悄离开金山寺,渡江回到楚州,在古城创建了拈花寺。
  楚州人历来钟情于钟磬金石,清末常镇通海道道台沈敦兰一生搜集大量书法碑贴,后在其府内遂园中筑话山草堂,刻石镶嵌于墙壁,其中有《瘗鹤铭》、《龙藏寺碑》、《十七帖》等难得一见的珍品,当时经常有爱好书法的人专程来淮到他家拓碑,甚至一住好几天,如今这些珍贵的石碑也展示在府署宝翰堂中。
  古城另一处书法遗迹集中的地方是勺湖碑园,收集存放了淮安自唐宋以来的寺庙、文赋、墓志等方面碑文60余块,园中的一合唐碑,四块康熙、乾隆、道光的御碑为国内少见。尤其是康熙第五次南巡时为淮安河下人、老臣刘谦吉题写的“雪作须眉”御碑,乾隆赐漕运总督杨锡绂诗御碑均弥足珍贵。周恩来纪念馆碑林、周恩来故居碑廊中则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当代伟人的珍贵墨宝和舒同、赵朴初、林散之、欧阳中石、沈鹏、张海等当代大家的精品力作。
  楚州历来重视书法的教育和创作,明清时期的丽正书院、奎文书院、射阳书院、勺湖草堂等书院和许多宗庙、私人园林以及府学、县学皆是书家重要的活动场所。血脉连接古今,文化传承未来。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楚州的书法活动丰富多采,早在1981年就成立了书法家协会,楚州书法作品在兰亭奖、全国书法展和中青展中屡屡获奖、入展。一年一度的楚州书法艺术节对楚州书法艺术繁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楚州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国运盛,艺事兴!中国书法之花,正在这座名闻遐迩的文化名城中喷芳吐艳。

   (作者陈洪武,系淮安楚州人,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